6/23/2008

眼屎過多,該看醫生嗎?


眼屎過多,該看醫生嗎?

造成寶寶有眼屎的原因包括睫毛生長問題、鼻淚管發育不全,或是感染所引起的。如為鼻淚管發育不全引起,媽媽可以每天用手在寶寶鼻樑處稍加按摩,幫助鼻淚管暢通;若為感染引起,最好請醫師檢查,並配合治療,才能改善症狀。

六個多月大的玲玲雖然還只會咿咿呀呀的,但卻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每當媽媽說故事或唱歌給玲玲聽時,她總是會用那雙圓滾滾、水汪汪的眼睛,盯著媽媽看和媽媽做互動,喜怒哀樂表露無遺,所以,盯著玲玲的眼睛看是媽媽每天最開心的事情。但是,最近媽媽發現玲玲眼屎很多且很黃,尤其是清晨的時候最多,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造成寶寶有眼屎的原因

眼屎是眼睛的分泌物堆積而成的。達人診所鍾金源醫師表示,由於新生兒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自然就會比成人眼屎多;但如果眼屎過多、黏稠,就有可能是眼部病變造成的,家長應多留意、不可以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影響到新生兒的視力發育。

一般而言,造成寶寶有眼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下列四項:

1. 睫毛生長問題:在寶寶2~3個月大時,早上醒來可能有一些眼屎,這是因為這時期的寶寶眼睫毛容易向內生長,眼球因為受到摩擦刺激,因而產生了眼屎。一直要到一歲左右,寶寶的睫毛會自然而然的向外生長,眼屎症狀就會逐漸減少了。
2. 細菌感染引起:當嬰兒從母體分娩出來時,母親產道內的病菌侵入孩子的眼中,因而造成了感染。此外,新生兒眼屎多有時是結膜炎的表現之一,如果照顧者平時衛生習慣不好,用不清潔的手碰觸或擦寶寶的眼睛,或是家中有人感染了結膜炎,因為混用臉盆、毛巾等盥洗用品,這些都會引起寶寶眼睛受到感染,而造成眼屎過多情形。
3. 鼻淚管不通:大約有4~6%的新生兒,在出生後不久便出現淚眼汪汪,而且伴隨著許多的眼屎,以及眼睛充血等情形。追究其原因,常是因為鼻淚管不通所導致的,因為眼淚由淚腺分泌之後,必須經過位於下眼瞼靠近鼻側的淚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後到鼻腔排泄掉。但是如果淚液排泄受到阻礙,無法順利排出時,就會累積在淚囊裡,進而引起淚囊炎,所以流淚、眼屎多、紅眼睛等症狀便都會出現了。
4. 體質因素:若寶寶的體質屬於躁熱型的,體內容易積熱即俗稱的「上火」時,就常伴有怕熱、易出汗、大便乾燥、舌苔厚、眼屎多等症狀。因此,除了平時多喝開水外,在飲食方面,容易上火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類等,應儘量少吃。

清除寶寶眼屎的方法

寶寶眼睛有眼屎,除了影響美觀外,也會造成不舒服感覺,該如何為寶寶清理呢?鍾金源醫師指出,對於嬰幼兒來說,身體上各部位的清理工作都是仰賴於大人代勞。當媽媽在為寶寶清潔眼睛時,除了必須採取溫和的方式外,如何不引起寶寶不舒適感,且又能達到穢物清潔的目的,就需要靠父母的耐心與細心了。以下就不同原因造成眼屎問題,所採取的清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項提供家長參考:

(一)因鼻淚管阻塞引起

a.按摩方式: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家長可以先嘗試「按摩法」方式幫助疏通。首先家長將雙手洗淨,利用食指指腹以畫圓的方式(建議剪短指甲以避免誤傷幼兒眼睛),由上而下,自淚囊往鼻淚管方向按摩(即按摩鼻樑兩側),一天按摩3~4次,每次重覆五、六下。建議可以在每次幫寶寶更換尿布前進行,比較不易忘記。

按摩主要目的是藉著擠壓,將淚囊內貯積的分泌物壓出,淚囊管通暢了,就可以減少眼睛分泌物的產生,及感染的機會。大部分的鼻淚管阻塞,在使用按摩的方法後都可以獲得緩解。

b.手術治療:超過六個月大的嬰兒,若是按摩無效,仍有鼻淚管阻塞的現象,溢淚的狀況嚴重,或常常造成發炎,甚或引起嚴重的淚囊炎,此時可考慮做「鼻淚管探測術」將淚管打通或進一步處置。越晚就醫,尤其拖到二歲以上,就很難用探針穿刺治癒了,此時就必須接受開刀才行。

(二)因感染引起

a.藥物治療:遵照醫師指示,採用抗生素的眼藥水治療,每2~3個小時一次,每次各在一側眼中滴入眼藥水1~2滴。但要記住,媽媽在幫寶寶點眼藥水時,雙手一定要先洗乾淨,以避免造成寶寶感染。

b. 居家照顧:首先媽媽將雙手洗乾淨,然後取一條乾淨的小方巾或消毒紗布,用生理食鹽水或是煮過放冷的開水浸溼。將毛巾(或紗布)一角包住食指,由眼睛內側(眼角處)往外輕輕擦拭,但要記得不要反覆擦拭,運用毛巾(或紗布)的四角交替使用。若四角均已經使用過了,則須將毛巾洗淨(若是紗布可選擇換新的),再重複之前的步驟清洗寶寶眼睛。
但若患有嚴重的結膜炎時,則必須用生理食鹽水及棉花棒直接沖洗,才能將穢物清洗乾淨。

別讓靈魂之窗受傷害

「眼睛是靈魂之窗」,疏忽不得。家長平時應留意寶寶眼睛狀況,當眼睛分泌物過多時,不定時清洗、擦拭,才能讓寶寶「水汪汪」的眼睛明亮又健康。鍾金源說,媽媽在幫寶寶清理眼屎時,力道不宜過大,只要輕輕擦拭就可以了,以免傷害寶寶眼睛肌膚。清潔的工具應選用消毒過的紗布或棉棒,且使用次數以一次為限,另外,應避免在眼睛四周重複擦拭,以免造成寶寶眼睛細菌感染的機會大增。
此外,也要提醒家長,雖然新生兒新陳代謝旺盛,眼屎會較大人多些,但如果有過多、黏稠、紅眼睛等症狀時,最好還是請眼科醫師幫寶寶做眼睛分泌物的細菌培養,檢查出真正的原因,然後對症治療,才不會誤了寶貝眼睛的健康,進而影響視力的發育。

而夏季到了,高溫酷暑下,也正是結膜炎的好發季節,很容易導致寶寶眼屎過多情形,所以父母更應特別注意,才能避免寶寶「靈魂之窗」受到傷害。

(詳文請見2007年七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餵食配方奶的嬰兒,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


餵食配方奶的嬰兒,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

就如同人一生下來就需要呼吸新鮮的空氣一樣的天經地義,人類是哺乳動物,寶寶本來就應該吃媽媽的母乳,然而人類是唯一大量製造母乳替代物並且無限制使用的哺乳動物,這樣的產物對於嬰兒及母親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不完整的營養素

嬰幼兒奶粉號稱添加了各種重要的營養素,如DHA等,嬰兒奶粉所以會加上這些營養素,是因為我們不斷發現到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素對嬰兒成長發展的必要性而趕緊添加,然而配方奶中究竟應該要添加多少的量?添加後的吸收利用率又是如何,對嬰兒短期及長期的影響是什麼?仍有很多的未知數。

研究發現,吃配方奶的嬰兒的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這樣的差別一直到成人期仍存在,營養素的不完整或許是因素之一,研究也發現吃配方奶的嬰兒青春期時的血壓較高,成人期的血中膽固醇量較高,肥胖的機會較大,這都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嬰兒期的營養選擇。

缺乏保護因子

當媽媽接觸到環境周圍的病菌時,體內會產生抗體對抗病菌以保護自己,這些抗體也會進入母乳中保護她的寶寶,研究發現這種抗體中有一種特別的分泌成分保護,進入寶寶的胃中不會被分解破壞掉。

配方奶中並沒有這些活細胞或是抗體,雖然市面上有一些免疫球蛋白添加物的販售,但是當這些外來的蛋白質進入胃部被分解消化後,究竟還有多少功能,則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的。

美國的研究發現,吃配方奶的寶寶得到嗜血桿菌感染的機會比吃母乳的寶寶高出4到16倍,因為任何細菌感染住院的機會高出十倍,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多出一倍,中耳炎的機會高出三到四倍。

誘發過敏,引發體內發炎反應

配方奶是以牛奶蛋白為基準,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研究發現有過敏家族史的孩童,餵食配方奶後產生過敏的機會比較高,由於過早接觸到外來蛋白質,也可能引發體內產生不當的免疫反應,日後慢性疾病,如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較大。

含有重金屬

配方奶中的鋁及矽的含量為母乳的數十倍到數百倍,對寶寶長期的影響仍不清楚。

細菌污染的機會較大

在歐美地區這兩年仍有新生兒因為配方奶中的細菌污染造成嚴重感染,甚至死亡,每一年,世界各地都有配方奶遭受到污染而被迫回收的案例。

配方奶中可能含有基因改造食物的成分,是否會造成新的過敏原,增加對抗生素的抗藥性等也仍是未知數。

經濟上的花費較大,尤其是有添加特別營養素的配方奶。

寶寶和照顧者有肌膚接觸的機會可能會減少,這或許也是智力發展差異的原因之一。

沒有哺餵母乳影響媽媽的健康
‧產後子宮恢復較慢
‧產後出血的機會較大
‧身材恢復較慢
‧得到停經前乳房癌的機會會增加
‧卵巢癌的機會增加
‧骨質疏鬆機會較大

雖然大多數吃配方奶的嬰兒在一個富裕、安全、衛生及充滿愛心的社會環境中可以無大礙的成長,然而一些慢性長期的結果可能是我們短期內無法看到的,而地震、颱風、缺水、斷電的各種無法預料到的危急狀況下,更再再顯示出母乳的必要及隨手可得性。

因此當我們選擇一種母乳替代物之前,我們應該先想辦法讓寶寶和媽媽可以在一個受到支持及保護的環境下,如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樣,從出生後馬上開始完全哺育母乳到六個月,並且在添加副食品之後,持續哺乳到兩歲以上。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

母乳還是嬰兒六個月以前最好的主食


母乳還是嬰兒六個月以前最好的主食

很多國內外研究均證實,母乳中所含各項適量的營養成分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適合寶寶生長所需,更不會造成腎臟負擔,其中鐵質的吸收即為其中之一;由於母乳中的鐵質,生物利用度特別高,寶寶約可吸收母乳中50~75%的鐵,但其他食物中的鐵質,例如配方奶約只有4%~10%能進入寶寶的血液中,也因此巿售配方奶中須增加鐵質的含量,但卻因而容易造成嬰幼兒腎臟負擔。此外,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成長因素及干擾素等能抑制細菌及病毒滋生,並且含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及中性白血球以吞噬細菌,增加嬰兒免疫力、減少感染,可有效地減少腸胃過敏、呼呼道感染、猝死症、中耳炎、壞死性腸炎、腹瀉及其他疾病的發生;而且含有大量促進腦部和視神經發育的必需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β胡蘿蔔素、牛磺酸及維生素E。

哺育母乳對寶寶成長發育很重要外,對母親產後子宮與身材之恢復及未來罹患骨質疏鬆、卵巢癌及停經前乳癌等疾病發生都有預防的效果。

檢視我國嬰兒母乳哺育率,依據93年全國性調查,產後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為33.2%(日本70-75%),且於產後四個月時下降為16.9%(日本 41%、英國23%),六個月時為13.1%(美國為21.6%、英國14%、澳洲40%、紐西蘭48%),比其他國家低,離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仍有很大努力的空間,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母乳哺育是政府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哺育母乳對寶寶的優點 絕對比你想像中的多


哺育母乳對寶寶的優點 絕對比你想像中的多

文/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科 張家蓓中醫師

母乳能提供最完整最適合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儘管嬰兒配方奶
粉是以母奶為仿傚的標準,但和母奶營養成份上比例仍有差異。母奶
所含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鐵質、鈣質)比一般嬰兒配方奶粉更容
易消化與吸收。

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補體(C3、C4)
、白血球細胞、乳鐵素(lactoferrin)、溶箘脢(lysozyme)、
抗葡萄球菌因子、雙尾乳桿菌因子等對嬰兒免疫力有相當大的幫助。

哺育母乳的寶寶較不會有過敏的現象。以母乳哺育寶寶可避免餵食過
量,減少日後肥胖的產生。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寶寶則因每次餵食的
濃度皆相同易使寶寶攝食過量。嬰兒由於吸吮母乳時比喝牛奶時更費
力,可加強嬰兒牙床和頷部肌肉之發育。餵哺母乳時,可促進母親與
嬰兒之間的親情交流,使寶寶感受到母親的溫暖、母愛與安全感。有
利於日後心理發展及良好人格的建立。

哺育母乳對母親本身的好處

藉由哺乳可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及骨盆腔充血,使母體產後迅速
恢復健康、延長產後月經恢復時間,是最自然的避孕方法。借由乳汁
的分泌可增加母親熱量的消耗,促進產後身材的恢復。母乳是最經濟
最便宜且衛生安全的嬰兒食品,使用方便。親自哺乳的母親更可免去
沖泡奶粉及消毒奶瓶的麻煩。母乳可隨身攜帶,不必擔心沖泡濃度與
溫度的問題。

寶寶是否獲得充足的哺育

奶量的充足與否是很多哺乳母親常見的困擾,因為親自哺乳時很難去
辨別寶寶到底吸吮了多少奶水。一般來說,剛開始哺乳的前幾天,只
要寶寶清醒,就可以餵哺他,餵食後讓寶寶睡幾小時,至下次清醒後
再餵食。剛開始哺乳時奶量不多,經過不斷哺乳練習後,乳汁會因為
寶寶吸吮的刺激而增加,通常在產後二週奶量會迅速增加多。每次哺
育時讓寶寶吸吮每一邊乳房約四至二十分鐘,兩邊都要餵哺才能刺激
更多乳汁的分泌。

若是您的寶寶在餵食母乳後睡覺睡的舒適,體重持續增加,那就表示
哺乳充足。除非寶寶的生長有遲緩,每天排尿少於六次且尿液為深茶
色,否則不需考慮額外添加嬰兒配方奶粉。

哺乳婦營養攝取情行將影響乳汁分泌與品質,故應特別注意。營養攝
取方面應考慮的原則如下:

1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如魚、肉、蛋、奶類、大豆製品等。
2各類食物都應攝取,如蔬菜類、水果類、肉類等,不宜僅限於某種
 食物如麻油雞。
3食量應增加,不用限制餐數,但宜少量多餐。
4避免吃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5每日攝取1000-3000c.c的水份(湯、牛奶、白開水)等。

什麼情況下不能哺餵母乳?

1患有嚴重傳染疾病的母親,例如愛滋病,開放性肺結核等等,就不
 適合與嬰兒作親密接觸及哺乳。一般在台灣最多見的傳染病,如B
 型肝炎、C型肝炎,由於其傳染途徑均非經口傳染,在乳汁中病毒
 之含量亦非常低,母親哺乳完全不成問題。台大醫院婦產科與小兒
 科的研究已證明患有B型或C型肝炎的母親並不會因哺乳而將病毒
 傳染給嬰兒。

2正在使用某些具有嚴重副作用藥物的母親,例如因患有癌症、正在
 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性藥物治療、或因精神疾病使用影響腦神經中
 樞的藥物。這些藥物具有嚴重副作用,且會從乳汁中代謝,影響哺
 乳中幼兒,故不宜哺乳。至於一般的藥物,大半均不影響哺乳,不
 過如果在哺乳的母親欲使用任何藥物,最好還是事前先請教為您處
 方的醫師。

3患有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幼兒。例如患有半乳糖血症或酪胺酸血症
 等罕見疾病的幼兒,由於先天酵素的缺乏使他們無法代謝母乳中的
 養分,反而會把代謝物不停地堆積,傷害體內重要器官,這種小孩
 應使用特殊配方奶粉,而不宜使用母乳及一般嬰兒奶粉。但問題是
 這些毛病往往要一、兩個月才會表現症狀而得到診斷,即使是新生
 兒篩檢涵蓋的疾病,也要三週左右方能知道結果。這種小孩在最初
 不知情的一兩個月,若餵哺母乳,所造成的傷害遠比餵哺一般嬰兒
 奶粉要小得多。所以無論如何,一開始母乳還是最佳選擇。
Lilypie 1st Birthday Ticker

##HIDEME##

Gaiam.com, Inc TheBabyOutlet